当我翻开这本布纹封面的旧书时,细小的尘埃在阳光中旋舞,像无数颗未及落地的文字。牛皮纸扉页上洇开的咖啡渍,是十年前某个春日下午留下的时间标本。手指抚过微微发脆的书页,绸缎般的触感裹挟着油墨特有的醇香漫上鼻尖,恍惚间竟嗅到了泥土翻新的潮湿气息。 封面上那个头戴草帽的男孩正弓着背,将一株青翠的树苗小心地放进土坑。他的红领巾被春风掀起一角,远处山峦的墨线在雾霭中晕染,让我想起外婆总用赭石色毛线勾边的蓝布围裙。那时节总在清明前后,外公会扛着锈迹斑斑的锄头,领我穿过缀满婆婆纳的田埂。新翻的泥土在锄头下翻滚出油亮的波浪,蚯蚓蜷曲着粉红的身躯,田螺壳在沟渠里泛着青灰色的光。 "丫头,种子要像放鸡蛋似的轻拿轻放。"外公布满茧子的手掌托着几粒玉米种,掌纹里嵌着的黑土簌簌落在我的小花布鞋上。外婆提着竹篮跟在后面,篮里的红薯苗还沾着晨露,她总说这是"沾了月亮的灵气"。当我的小铲子掘歪了田垄,外公就蹲下来,用他缺了口的烟斗在地上划出笔直的线,"庄稼人写的字,要叫雨水读得顺畅"。 暮色降临时,远处的泡桐树会垂下淡紫色的铃铛。外婆撩起衣襟擦汗,从蓝布围裙兜里掏出用荷叶包着的艾草团子。蝉鸣声里,外公教我辨认刚冒头的秧苗:"豆瓣菜两瓣叶像蝴蝶翅膀,苋菜的芽尖总爱顶着露珠帽子。"那些浸润着汗水的农耕智慧,如今竟与书页间的光合作用示意图重叠成奇妙的光斑。 合上书时,夕阳正给窗台上的绿萝镀上金边。恍惚看见那年插在田头的枯树枝,不知何时已长成亭亭如盖的模样。风穿过楼宇间的缝隙,捎来几不可闻的稻花香——或许那是二十年前落在书页间的,某粒被遗忘的野燕麦种子,正在字里行间悄悄抽穗。
原创大约 8 分钟
怀旧篇章:踏入校园的首日记忆
是否还能忆起,踏入学校大门那一刻的情景?对我而言,那日的记忆依旧清晰如昨。母亲骑着自行车,载着我缓缓驶向小学的校门,阳光洒落在我们的肩头,一切都显得那么温暖而美好。然而,就在那一刻,一只老母鸡不幸被压在了车轮之下,这突如其来的插曲,为我的入学首日增添了一抹难忘的色彩。
步入小学的办公室,老师的话语至今仍回响在耳畔。他温柔地告诉我们,或许此刻的我们还未完全准备好迎接小学生活的挑战,建议我们再回幼儿园磨砺一番。那时的我们,或许懵懂无知,但老师的关怀与期望却深深地烙印在了我们的心中。
回望过去,同样的年岁,不同的教材版本却诉说着不同的故事。北师大版的一年级教材,并未急于让我们踏入拼音的殿堂,而是以一种更为丰满、更为多元的方式引领我们步入知识的海洋。或许,那时的学生并未如我们所想的那般“卷”,而是以一种更为自然、更为从容的步伐,在学习的道路上稳步前行。
原创大约 3 分钟